《天津教育报》对中环信息学院就业工作进行报道

2022年5月13日   点击人次: 251   

5月11日,《天津教育报》第三版刊发《本市高校真招实招精细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》特别报道,对中环信息学院创新就业渠道与载体,做好毕业就业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。

报道指出,央视新闻发布调查数据: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,同比增加167万人。这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过千万,也是近几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。从2022届中国毕业生城市青睐排名来看,排在前三名的分别为北京(9.4%)、上海(7.9%)、天津(6.31%)。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,今年以来,天津市各高校都在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,通过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、加强就业政策宣讲、校领导访企深度挖掘岗位资源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等一系列举措,着力稳岗位、拓渠道、强服务、促对接、守底线,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、充分就业。

报道中,以《创新渠道与载体,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道路》为题对中环信息学院就业工作进行了报道,着重介绍了学院通过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对接、拓展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、主动对接“促就业”等举措,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精准服务。

 

《天津教育报》报道原文

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

创新渠道与载体  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道路

谈及学校的学生就业工作,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李维提到了两个关键词:“创新渠道”和“创新载体”。李维介绍,“创新渠道”方面,学校充分利用产教协同“强就业”,实现了就业岗位由“传统带动”转向“产教协同”。学校聚焦“产教协同育人特色应用型大学”的定位,依托举办方中环系统内部优质企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,与合资企业三星电机有限公司建立了“三星班”。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,拓展与其他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,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“中软班”、与京东物流集团合作建立了“京东班”。“专班”合作模式实现了学生入选即入职、进班即上岗、毕业即就业,切实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,将教学资源转化为就业资源。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实习平台,通过磋商已与中汽集团、天津雅迪、中电十八所、广东坚朗制造、苏州力神电池等18家企业达成共建就业基地协议,2021届参与就业实习毕业生达500余人,形成了“企业入校、学生入企、联合培养”的良性循环,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
“创新载体”则是指学校通过主动对接“促就业”,使就业服务由“被动解决”转向“主动对接”。李维提到,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,引导学生调整就业预期,找准职业定位,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。2021届毕业生过半数在中小型企业就业,近四成在制造行业、信息技术行业和建筑行业就业,超过四成在京津冀经济圈就业。

同时,学校通过天津就业云平台、学院就业微信平台、学生就业推动群等线上渠道提供就业服务,针对毕业生举办大型招聘会、校园宣讲会,推送就业信息,努力为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。学校举办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专题讲座、开通就业咨询室,为毕业生提供个性指导,接待毕业生和在校生现场咨询500余人次;定期开展学生就业意向摸底,主动与每一位毕业生开展就业谈心谈话,实施“一生一策”。实施就业困难帮扶工程,针对申请求职创业补贴、低收入家庭、少数民族三类群体建立“一帮一”工作台账,重点帮扶群体共477人。通过创新载体,形成了“精准施测、分类指导、暖心帮扶”的服务体系。